Keep与乐刻的联姻,才是运动健身的最终归宿?
据港交所公告,在线健身平台Keep Inc.递表拟申请在港股主板上市。联合保荐人为高盛和中金公司。
新浪科技独家从两名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处获悉,Keep 在内部宣布了CMO李丹的离职。后者离职的原因是回归家庭,以及双方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不同思考。2021年11月底,李丹加入Keep担任CMO一职,直接向Keep创始人兼CEO王宁汇报。在加入Keep之前,李丹曾就职于腾讯、OPPO等公司。他是Keep在2021年继引入CPO、CFO之后的第三名CXO级别高管。(新浪科技)
在最舒服的地方做最反人性的事。
一个刘畊宏救不了Keep的场。
这不是健身行业第一次与文娱碰撞,也不是最后一次。
显然,在“健身”这个造星秀场中,Keep还没有能独立生产出自己的“刘畊宏”。
据21世纪经济报道,3月28日晚间,许多网友表示健身软件keep崩了,页面出现异常。 对此,Keep官方微博在评论区回复网友称:“抱歉给大家带来不好的使用感受,此问题我们已经及时修复,辛苦大家再次尝试一下,如有问题可随时咨询我们的人工客服,感谢您的支持。”
如今Keep已经成立了8年,登陆资本市场之后,如何盈利将是企业的重中之重。
问题不断,答案待解。
Keep未来会持续开拓全球市场,并且将更多的注意力向下沉市场转移。
7年连拿8轮融资的Keep,近日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招股书,冲刺港股运动科技第一股。
有分析认为,Keep在商业变现方面存在压力,一方面公司的营收增加对营销有着较高程度的依赖度,另一方面在健身这样的弱需求面前,平台用户付费意愿并不强。
Keep在健身市场的教育上,做出了很大的贡献,但公司是不是能在商业上获得成功,还有待观察。
2月25日,运动科技公司Keep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招股书。信息显示,2021年,Keep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为3440万。Keep于2019年实现营收6.63亿元人民币,2020年实现营收11.07亿元人民币,截止到2021年9月30日的9个月内,实现营收11.59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41.3%。其中,自有品牌健身产品(消费品)于2019年、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营收3.96亿元,6.37亿元,6.39亿元。2021年前三季度,Keep会员及线上付费内容收入3.8亿元,同比增长32.8%。
24小时必看创投大事
据界面新闻,针对近期有关Keep大范围组织架构调整或冲击上市的传言,Keep回应称,在公司成长的7年中,每年都会做至少一次类似“架构调整”。
Keep、咕咚、悦跑圈等后起之秀应该从Peloto身上学习两点:通过内容订阅服务提高硬件产品的附加价值,以及尽可能提高用户留存率。而健身硬件产品的品控、供应链管理,过高的营销销售支出,以及用户增长所遭遇的瓶颈,都是Peloton及其他在线健身平台无法回避的难题。
Keep上市,能够给行业和资本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?
知情人士表示,Keep原本寻求赴美上市,并希望在今年第三季度完成IPO,但随后由于环境变化,许多寻求赴美上市的科技公司暂缓了上市进程,Keep也是其中之一。今年10月底,Keep重启了上市的准备工作,寻求到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。“预计在1月交招股书,在获得相应审批后,最早有望5月上市,不过内部的预期是在8月实现IPO。”该人士说。
客服微信: cyzone2019
产品服务升级,如需试用本功能,敬请移步至睿兽分析